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设计之旅
看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他们聊了一个话题,和我们每个人有关!
发布时间:2019.04.08        查看次数:1031


中国乡村应该何处去?当我们被“城市病”困扰,乡村,会不会是我们每个人的“理想国”?也许大家都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5月29日,在羊盟世界行第5期活动考察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之际,羊城设计联盟联合PMG璞境旅游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沙龙,来自意大利、中国、澳大利亚的二十余名设计师围绕“全球背景下的中国乡村实践的思辨与行动”进行深入对话。


沙龙持续了2小时,大家畅所欲言,从建筑双年展的启示,谈到中欧乡村建设的差异,并探讨了中国乡村实践未来的方向,以期推动这个行业的前沿探讨和思想积淀。羊盟自媒体全程跟进沙龙动态,并对嘉宾的观点进行梳理和持续发布。


沙龙嘉宾在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城堡花园展区





乡村建设,更重要的是社会关系的修复

Marino前威尼斯建筑大学校长雅伦格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席


中国现在来思考乡村比欧洲确实要晚了一些,但是它仍然来了。欧洲在很多年前就开始了对古建筑的维护和对文化遗迹的修复,但欧洲更关注对建筑外部结构的保留,仅在内部空间上做调整。


而中国在重建乡村和文化古迹时,看重的不仅仅是建筑外部的维护,更重要的是社会关系的修复,这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调整,是一项从物质上、物理空间上及精神层面综合进行修复的工作。


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作品





欧洲人没有复兴乡村的概念

EmaSerenissimo Arsenal di Cultura  创始人



50年前,欧洲的乡村与中国的乡村的现状类似,建筑破败,生活环境较差。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在欧洲乡村生活的人,很多是大城市人口外溢到这里工作和居住的人。在欧洲,城市人口外溢到乡村后,乡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农耕为生的乡村,而是为城市分担一部分人口负荷的地方,城市反过头来再推动乡村的发展,这是推动欧洲的乡村更新很重要的因素。

 

中欧的乡村更新有几个不同的地方,一个是,要复兴乡村首先要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技术的支持,才能提高农民的人均GDP。可能中国目前在农业技术上还没有达到一个高度发达的阶段,农业人口和城市人口的比例还不够协调。


第二个是欧洲政府在财政上和基础建设上大力推动乡村更新,如果仅仅以投资商或者纯商业项目的运作为驱动,这种增长相对比较吃力。


第三个是欧洲的乡村人没有复兴这个概念,他们世世代代都居住在一个上千年的房子里。在中国,大部分的人进入城市生活以后,那些古老的乡村建筑就没有人使用了,回去后也觉得不习惯居住在旧房子里,这是文化上的差异。












从社会责任与情怀上推动乡村设计


乡村实践,需要在商业与情怀中找到平衡点

盛宇宏SPDG汉森伯盛国际设计集团董事长、总建筑师羊城设计联盟会长


在过去,中国的建筑师主要投身于城市的商业项目,思考的是如何把企业做大的问题。但今天看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后,最大的启发是,在“自由空间”这个主题之下,很多作品无关具体的手法,而是从哲学上对整个社会以及人类发展的思考。建筑师把这种思辨带入到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当中去,这值得我们在座的设计师乃至整个南方建筑设计团体在未来十年进行思考和实践。


当我们真正介入乡村后,往往就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设计费、工作环境、与业主的沟通等等,会觉得很难推动。但在今天的展览上,我们看到了中国馆有类似猪舍、乡村银行这种精彩的乡村设计的展示,所以我想,未来我们南方设计力量如果想要占领一个高地,成为受全国、全世界瞩目的一个设计团体的话,大家不妨在做商业项目的同时,抽出一些时间和精力,在能养活自己的情况下,更多地从社会责任或者情怀的层面,克服困难,为我们的乡村做有意义的设计。


“活化:以中国土家泛博物馆为例”展览




乡村实践需要政府、建筑师、企业、乡民及游客一起参与

李家豪雅伦格文化艺术基金会意大利董事会联合创始人、理事长


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汇集了全世界几十个国家最有活力、最有创意的人,可以看得出来每个国家的建筑师在用设计去解决问题这件事上,都有自己的独特创意。


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同期开展的还有李保峰老师的主题为“活化:以中国土家泛博物馆为例”的展览,就在今天的沙龙现场展出,这个展览主要是从“再生”的角度,为更好地解决乡建问题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比如,对如何在乡村产业中导入当地文化与传统工艺,以及商业旅游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进行探索,他强调政府、建筑师、商界企业及乡民甚至游客一起参与其中,去重构一个适合在地的生态和社会系统。


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丹麦馆




建筑师应更加大胆地尝试前沿设计

丁劭恒思为国际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总监


这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参展者中,来自中国南方的建筑师露脸比较少,可能反映了南方人务实低调的同时,也相对欠缺走上国际舞台,跻身世界设计前沿的勇气和意欲。作为建筑师,传统上我们更多的是思考物理层面的东西,而威双呈现的更多是关于文化、哲学、艺术等抽象范畴的思考,这种思考可能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呈现出更加独特的价值。比如,Bjarke Ingels Group (BIG) 在丹麦馆展出了一个交通方案,利用真空管道和胶囊仓系统以时速1200公里的速度实现人与货物点到点输送,或许在未来这将带来生活方式的本质改变。


用真空管道和胶囊仓系统以时速1200公里实现人与货物点到点输送


其实像BIG这些研究活动,已经超出对建筑空间或者纯建筑学的传统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这启发了我们,在乡村复兴和乡村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在物理层面上对乡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进行修复和提升以外,是否在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研究探索上投放更多的关注和推动。传统的农耕活动已经慢慢熄微,城市化和乡村复兴这种二元发展方式必将互相渗透、相互作用。


所以,我们是否可以更加具有前瞻性地构想一些崭新的生活模式?大胆研究、跨界探索,这是未来建筑学发展的趋势。作为建筑师,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更加大胆地去多做一点理论探索、实践与研究相结合,在国际舞台争取更多前沿的设计探索机会。




以运营思维,推动乡村的永续发展

彭涛GVL怡境国际设计集团董事长PMG璞境旅游集团董事长,羊城设计联盟秘书长


我们在做乡村实践时,在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上面要达成明确的共识,比如什么样的设计是适合乡村的,乡村如何可持续发展下去?不能一边建设,一边污染,而是应该坚持生态的,永续发展的理念,同时还要有运营思维,用设计的力量去推动乡村的永续循环。 


清远市黄花全域旅游服务中心(1号驿站)


设计情怀和商业回报之间确实是一个很难平衡的问题,根据我们的乡村经验,把设计和在地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去推动,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最近两年,PMG璞境旅游集团以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全域旅游全链服务商为愿景,介入了多个乡村项目。其中,在清远黄花镇的项目中就是用运营的思维结合设计去推动乡村实践,希望开创一些新的合作方法,为行业提供一些思考,也力所能及地推动乡村建设。


另外,我们去到乡村首先是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其次是利用好这些资源,利用专业知识把它梳理好。比如说我们在清远黄花镇做的璞驿酒店,无论是它的生态取材还是排污系统,都是在搭建一些标准,告诉村民这样做是生态环保的,这不仅仅是设计师去乡村做一个作品,更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影响到当地的农村建设。

 



我们关注乡村可能晚了,但还是开始行动了,这是好趋势

彭勃澳大利亚IAPA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在每一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走在行业最前端的人是如何思考设计的,从他们的成果、展现的方式、表达的形式当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每次到威尼斯来,都能感受到一种精神的洗礼,置身于展览空间里头,随时都可以感受到很多新的想法,也激发了我换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我们做乡村实践实际上是一种探索,只是不同类型的机构在这种探索上花的精力和时间不太一样。有些小型学术机构或者工作坊,在这方面花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会多一些,而有一些可能做的更多的是一些工程项目或者是民生项目,但总的来说关注乡村的群体在不断增大,如同Marino先生所说,虽然我们关注乡村的时间可能晚了,但是实际上还是来了,这是一种好的趋势。


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作品




乡村规划与设计,应从经济学与社会学的角度统筹思考

王赟尚诺柏纳空间策划联合事务所董事长、总裁羊城设计联盟副会长


说到乡村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我认为要从底层着手,关注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比如当地的农产品如何更好地生产,产业如何导入等等。在做规划设计时,设计师应该从整个乡村经济的产业链与农业发展的角度去统筹思考,让建筑与农田共生,让农作物发挥造景功能,营造独特的乡村景观。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及作品:杨柳村重建




乡村实践,需要在地的设计手法与创新思维并用

陈宏良天萌国际设计董事长、总建筑师羊城设计联盟副会长


现在,中国的乡村普遍都面临空心化的问题,大部分人都涌入了城市,旧的民居慢慢凋敝,而新的民居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建筑应有的空间形态。而在此次展览中,我们看到了乡村设计很好的实例,备受鼓舞。在中国馆“杨柳村的重建”项目中,建筑的坡顶在联排别墅的形式下,呈现出一种新的建筑形态,赋予建筑十足的设计感,外观上整个建筑与乡村环境融为一体,这种在地的设计手法与创新的思维让人深受启发。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作品:金台村重建




要做好乡村,要形成人际关系和自然环境两个闭合点

王成广州亚泰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裁


以中国馆作品“金台村的重建”为例,我们做乡村建筑既然是做一个村落的规划或者建筑设计,可能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一种乡村生态链的循环。


具体来说就是形成可持续循环的两个闭合点,一个是人文理念的闭合,即设计师应满足村民想要的。比如金台村,他们想从“台”来彰显他们村的属性。而杨柳村,他们想从编织的柔美来体现他们的手工艺,再通过经营和营销,以及“打造工匠精神,宣传中国文化”的理念,恰到好处地应用建筑上的创意形成了一个闭合人文理念。


另一个是自然环境的闭合,从规划原理上引导村民对城填规划配套功能板块进行完善,尽可能地打造十五分钟半径圈的生活工作模式,做到摄取、排放、处理、再生的自循环。


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作品




把乡村建设好,要有行动和思想

周群雄广州市设计院城市规划所副所长广州华芯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正如《行动与思想》这本书的书名一样,我们在行动上其实已经做了不少事情。


而要把乡村建设好,不要过于按城市设计的模式实施,应当先把符合乡民需要的行动做出来,通过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提高,得到乡民和各界的信任与支持,然后结合实际总结思想,再付诸下一步的实践,以此推动乡村建设更好地发展。




建筑师要从人文、未来的维度去思考设计

周文胜“榀格设计”品牌创始人、总设计师


这个展览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是,在欧洲馆的展览中,建筑师思考的东西是人文的、社会的、未来的、哲学的,他的思想是对人类有贡献的。当我进入展览空间之后会感受到噪音、光污染及气味污染,人的自然反应就是很不舒服。第二个是建筑师研究身体、社会、家庭、还有工作的关系,把人性的一些东西拉的很长、很远,而不仅仅只考虑美学上的东西和建筑的风格与造型。


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作品




乡村应该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

林金龙广州亚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


随着农村人口的转移,农业向工业的转变,新时期的中国乡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个乡村。当我们面临这样的乡村时,要思考的是如何把乡村的自然资源及传统手工艺等等合理地导入旅游产业,激活乡村经济,改善乡村面貌,集合社会各界的智慧与力量唤起地方对文化的传承,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乡村。




乡村设计,应从研究乡村人群的行为开始

么冰儒,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广州市筑意空间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设计总监


广州美术学院这几年也在关注乡村话题,我们连续5年都在做和乡村相关主题的毕业设计,所以对乡村建设有一定的思考,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设计介入乡村,是否意味着设计师就是换一个地方做作品,还是在为特定的地方为改善特定人群的生活而做作品?


第二,我们的乡村需要千篇一律的设计吗?“旧有屋架+局部掏空+原木+玻璃”变成乡村设计的万能公式,然而不存在相同的两个村子,他们各有不同。


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作品:竹里


第三,当下的中国农村人口结构并不完整,留下的老人与小孩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城里的设计师了解他们是如何生活的吗?农村需要与城市人一样生活起居便利的房子,而不是“乡村田园”式的情怀。对村民来说,房子除了满足居住需求外,是否还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他们用辛苦攒下的积蓄去建造的房子,一定是设计师报以情怀打造的因陋就简的居住空间吗?


所以,我认为做乡村设计,应该从研究乡村人群的行为开始。




羊城设计联盟(官方注册机构:广州市空间设计协会)是2012年初由广州本土民营设计企业联合发起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迄今已集结了四十多家在华南地区具知名度的空间设计机构,从业人员超过6000余人。会员单位业务涵盖:建筑与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其他(照明、幕墙、岩土设计等)。

联盟旨在对内制订行约行规,维护行业利益并实现行业自律,为成员单位内部成员提供培训教育、活动交流、对外合作等服务;对外创造交流合作机会、资源整合,促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于羊城设计联盟有任何疑问可添加服务号“羊盟君”进行咨询,微信号:ycda-2015。

更多详情敬请关注“羊城设计联盟”公众号


广州市空间设计协会 版权所有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