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设计联盟携手腾讯房产网,开展会员单位代表设计师的系列专访——“筑梦人”,以对话的形式展现设计师自身的经历和故事,揭开设计师背后对设计的本真看法。首期嘉宾为羊盟会长、汉森伯盛国际设计集团董事长、总建筑师盛宇宏。
初次接触盛宇宏,就讶异于他身上流露出的书卷气,学理工科出身,但他没有半点理工男的特质,更像是个饱读诗书,混迹文坛的文人。
在香港学习的经历,让他早早就接触了建筑设计先进的思想理论,因而至今都保持着开放进取的思想;对广州这座城市的留恋,促使他积极带领行业走出去。
掌舵汉森伯盛26年,盛宇宏依旧认为自己是个经营管理的生手,不过在言语间,他透露着不惧怕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建筑会改变城市”——因为这份信念,盛宇宏格外自豪于建筑师的职业身份,他希望自己和公司都保持对设计的热情,怀着初心一直走下去。
腾讯:在香港学习多年,有没有你特别欣赏的建筑?
盛宇宏:我1991年就去香港了,那个时候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都集中在中环。一个是汇丰银行,使用的是非常高科技处理手法,它的结构和节点让人流连忘返。还有贝聿铭设计的中国银行,是非常简洁的几何形。香港著名的设计公司Rocco设计的美国万通大厦,在那样的环境中,通过建筑形态去化解周围不利的因素,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腾讯:在香港学习建筑设计吸取到的最大的特点和长处是什么?
盛宇宏:当时香港的建筑设计无论设计手法,还是公司组织已经非常国际化了,在当年和国内设计院还是有着本质差别的。
技巧上,做设计的模型全部用电脑,当时内地还是用针管笔和尺子,这是很大的飞跃。设计理念上,会更关注商业利益和环境文化的关系,以及科技手段的利用。但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对建筑师职业的认识。之前内地认为建筑师就是创造美的职业。但在香港是一个服务型的职业,专业工作中我们要承担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建筑师应该为业主的成功和出现的问题而尽心。我们不光是在做设计,还在管理这个项目。让我加强了对职业的认识,感到特别有自豪感和担当,对未来的人生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腾讯:你觉得现在中国除了商业建筑和旅游建筑,还有哪类建筑是需要聚焦的?
盛宇宏:其实建筑最有趣的一件事情,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使用人的变化而在成长,科技水平、生活方式的发展,都对建筑设计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现在很多设计一方面关注代表未来的80后、90后;另一方面,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也有很多养老建筑需要去高度关注,所以也不能简单归类为一类建筑。我觉得有很多新的课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我觉得所有变化都是有可能的,需要社会不断关注和聚焦。
腾讯:刚刚说到中式建筑,广州传统的岭南风格建筑逐渐增多,但很多都是流于表面,没有真正吸收岭南建筑的精华,你认为该如何将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做结合呢?
盛宇宏:有尝试都值得鼓励,肯定是比照抄强。但最终取得怎样的成绩,还是跟整个社会的审美和要求相关。如果是从旧有建筑改造和保护的角度,的确需要保留一些旧的外立面。真正的岭南建筑除了形式之外,更多还是在创新。像是骑楼这种符号性的东西都是从外面传过来的,由于我们处在改革开放的最前列,这个精神在未来的建筑中还是需要传承下去。
我希望能更关注气候的变化,用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式去反映现代生活。在形式上应该更加推陈出新,根据时代变化去尝试既有味道,又能满足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处理手法。
腾讯:你认为广州这座城市的建筑特色是什么?
盛宇宏:广州充满了创新和务实。这里的客户在选择时会有很多要求。第一是希望东西要有新意,不能是照抄照搬、千篇一律。另一方面会更关注生活和使用细节。其实这也跟广州的城市性格有关系,大家追求新奇的东西,但是在生活上也非常包容温厚,反映在建筑上也是这样子。
腾讯:设计和自由一直都是分不开的,当你设计出的作品被客户要求修改或批判,如何去说服客户?
盛宇宏:在设计过程中不断进行沟通,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是行业的日常工作。有时这也是大家互相启发和推动的过程,当然也有合作会产生争执,在过程中需要建筑师起到沟通的作用,站在更宏观的角度上去看问题,要统领整个项目。同时要站在城市历史、未来使用者以及环境的角度,通过多重考虑去综合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沟通争执都是正常的,但是出发点是要完美地解决问题,让各方面都达到平衡和满意。
腾讯:珠江新城让广州变成现代化都市,你觉得意义在哪里?还是说广州建筑文化就应该是北京路镇海楼白云山这条中轴线呢?
盛宇宏:其实广州现在有两个中轴线,未来100年也有可能出现第三条,我觉得不同的轴线代表了不同的时代烙印。汉森伯盛1993年在广州设立办事处时,就是在广州市人大,每天看着中山纪念堂,感受到那条轴线的历史和沉淀。今天我们公司在体育西路,又对着新的中轴线,所以我们是感觉到这个城市逐渐走向现代。这都是广州,不会说因为中轴线的迁移或者增加,广州就有所不同。
广州之所以成为广州,就是因为有新又有旧,有冲突也有良好的互动,这是这座城市最让我觉得动人的地方。
腾讯:所以你是认为地标还是应该多样化吗?
盛宇宏:是的,广州还是一个比较多样化的城市,这种多样化也需要跟环境和历史相结合,在旧的中轴线旁边,我们应该更多地保持尊重,在新的中轴线旁边,更多地是需要超越。这些都是不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腾讯:你怎么看待外来甚至国外大师的作品,比如说扎哈设计的广州歌剧院?
盛宇宏:我对于在城市里面引入新的思想、国外的大师是不反对的,而且这些大师的作品其实对我们有相当的冲击和启迪。所以包括像广州歌剧院,以及旁边Rocco设计的广东省博物馆,这些作品都给我们一些新的想法。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在这样的项目里,能给国内设计师公平竞争的机会,不要限制投标条件,抱有更开放的态度,才能让城市接纳更多的英才,也让城市有更多机会。
腾讯:汉森伯盛也接手过不少豪宅项目了,当代中国豪宅建筑有什么突出特点?将来的发展轨迹会是怎样呢?
盛宇宏:豪宅这个词需要重新定义,一般意义上讲豪宅就是特别大、特别豪华,只局限一部分人去使用,我觉得这当然是豪宅。而代表中国现在发展的趋势,更需要去关注他们的生活需求——包括自豪感、家族传承,要让人觉得付出这样的价格不光是居住,还是一种收藏、地位、家族荣誉等等。
随着国内楼价逐渐升高,其实一百多平方的房子也可以当做豪宅。香港人千尺就叫豪宅,千尺相当于九十多平,价格可能在2千万到4千万元,这一类的豪宅因为地理位置和配置会更加精致化。设计会更关注内部每个窗口看到的景观,包括一个精细的尺寸,都能让业主觉得物超所值,这也是豪宅的一个具体想法。
腾讯:汉森伯盛的设计项目遍及国内外,是怎么处理建筑的地缘问题?
盛宇宏:这也是建筑设计令人着迷的地方。我们每到一个城市,就是对那个城市学习和融入的过程,公司会鼓励建筑师,包括我自己在内,去看当地的博物馆,了解当地文化,这样才能让你的建筑更有地域性。
腾讯:汉森伯盛已经走过了 26 个年头,在这 26 年里公司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盛宇宏:最大的变化就是人都老了,人员也变多了。很多同事早期就进入公司,每一次庆典大家翻看旧照片,恍然道原来我们当年是这样子的。但我更关注的是我们不变的东西,能否为业主带来新的价值。
十年后,甚至五十年后我希望公司仍然能够存在,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做出来的东西跟今天不一样,人员也会有变化,但希望大家能够一直对设计充满热爱,做一家永远追求创意,负责任的设计公司。
腾讯:你曾说过“广州设计都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很难‘走出去’”,作为羊城设计联盟的会长,羊盟这些年都做了怎样的努力推动广州设计行业的发展?
盛宇宏:相对而言,广州的建筑师比较内敛,不太会说,不太做宣传。但其实都特别注重生活品质,有设计做就活得很快乐,大家一直追求更快乐的生活和更自由的创作。不过这样对公司的发展而言就没有那么进取,做企业和做建筑师本身是两个概念,做企业就应该寻找更好的商机,考虑如何整合和发展。
羊盟一直努力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走出去。我们有羊盟世界行和羊盟中国行,这种走出去,是让大家知道世界有多大,知道外面的建筑和公司是怎么运作的,把这些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更广泛的世界观带回广州市场和设计企业。同时也希望这样的机会能够创作出合作的空间,让本土企业和外面的企业能够有更多合作。
走出去永远是好的,更广大的空间也是更好的,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腾讯:你跟广州这座城市也有很深的渊源了,自香港留学回来你也选择了广州,是什么让你留在了这里?
盛宇宏:我觉得广州是一个很自在的城市,每个人都有自己自在的方式,有很多机会,同时也不会太装,每个人都活的很好。它不仅有底蕴有现代化,而且很包容。是个非常值得居住生活工作的地方。
腾讯:华南理工大学是你的母校,这次汉森伯盛“矩阵”展览也在这里开设,你对母校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盛宇宏:我是1985年入学,全国第一届保送生保送到华工,当时说除了建筑系,华工所有学系任你挑,但是我就想读建筑系,所以颇费周折。因为有华工建筑才有了今天的我,我所有的学习基础和启蒙都是因为母校。期间我遇到了很多恩师和给予我帮助的人,特别是赵伯仁老师,不仅推荐我到香港学习,也在我人生很多重要的节点帮助我,让我终身难忘。
现在是毕业季,这个展览对我来讲也算是毕业展,今年是我毕业30周年,能够回来办展,我觉得非常荣幸也特别诚惶诚恐。对老师学校是一个汇报,也希望年轻同学能多批评指正,毕竟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
腾讯:你说你一定要选择建筑设计,为什么?建筑设计一开始就是你志业吗?
盛宇宏:我从小到大有很多的梦想,因为科幻电影和《三体》这类小说也都是我喜欢的,所以当时最希望能去宇宙探险。
到了真正毕业的时候,老师给了很多建议,说你写字画画都挺好,有理科的逻辑也有工科的实践精神。我自己也热爱美术,在工科里面和美最有相关性的就是建筑,建筑会改变城市,影响人的生活,所以我觉得这是很崇高的职业。因此选择了建筑到今天也没有后悔,是非常正确的。
腾讯:从业这么多年来你经历过最大的坎坷是什么?是如何度过的?
盛宇宏:从设计本身来说,每一个新的项目都很有挑战。而经营公司最大的困难,就是在管理,以及与合作者的关系上。这些年公司也有一些起伏波折,直到今天我也认为我不是特别擅长经营公司。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面对市场上社会上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平衡理想的设计品质、无限的精益求精和经济利益、公司生存。我觉得有时候要跳出去看清问题,这也是我去户外探险的原因。
如果局限在事情里,会不断地计较,总是算不清楚。当你到大自然中,为了生存去搏斗历练,会发现世俗里的经济名利淡泊得多,回过来每次都可以更简单地处理问题。
所以做设计,或者经营公司,有时候并不一定是自己的水平问题,很多好的设计是人生的感悟,这也是我这26年的一些经历和想法。
腾讯:你在报道中提到过,最满意的作品在未来,现在还是这样的想法吗?
盛宇宏:是的,因为每一个建起来的项目都是以前的作品。建筑不同于绘画可以随时修改,很多项目都是带着一些遗憾去完成。
每一天我们都在进步,很多观点在改变,现在回头去审视过去的作品,应该用批判的眼光,如果永远觉得这个作品就是代表作,完美无瑕,那也就没有什么进步空间。从企业的精神来说,应该努力去把下一个作品做成自己最好的,这样才能更有动力。
腾讯:平时是怎么努力提升自己、不断去挑战自己呢?
盛宇宏:一是看书;二是游历;第三个是实践。
接触的每一个项目,无论是来自甲方的批评,还是合作公司的意见,或者是同事们的观点和想法,都能让自己有所成长。一个设计公司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因为它能够鼓励每一个人在企业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极限,和同事们相处有养分能够吸收,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我觉得要学习每天都可以,成长也是每天都应该。
腾讯:今年即将过去一半,还有什么未完成的计划吗?有什么愿望或规划吗?
盛宇宏:很多计划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计划想做但是被各种事情错开。一个是有大批的设计要做,另外一个是希望在公司建立更加开放、有体系的管理流程、分配制度。引入合伙人计划,让公司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对我而言,这些比把设计做好,我更不擅长,但我觉得应该更加努力去做好。
——
快问快答
1、最喜欢的一位建筑设计师?
贝聿铭
2、最近在看的一本书是什么?
《心经》《金刚经》
3、最忙的一次熬了多久?
两天两夜
4、你喜欢收集什么?
书
5、最喜欢什么颜色?
绿色
6、觉得自己属于什么性格类型?
内向
7、必须随身携带的一件物品是什么?
手机
8、不做建筑设计师的话还想做啥?
旅游者
9、简单形容你自己的建筑风格?
创新、关注环境和功能
10、广州哪里最让你流连忘返?
家里
11、最喜欢哪个国家的建筑风格?
每个地方都有
12、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瞬间?
1991年跨过海关进入香港的瞬间
13、给刚入门的建筑师两句建议?
保持理想 勤奋的行动 遇到困难咬牙坚持
14、这个职业让你最无法忍受的是什么?
所有东西都做完了 最后没建成
15、让你持续做建筑的原因是什么?
热爱、每一次都能接触不一样的世界
16、更注重设计内在的体验感还是外在的风格?
内在的体验感
17、你的家是什么风格?
简约
18、想送给明年的自己一份什么礼物?
更多的健康
19、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百分之一百的努力,享受过程,接受结果
20、10分满分,给自己的工作满足感打多少分?生活满足感多少分?
8分、9分
△ 羊盟会长单位、汉森伯盛国际设计集团25周年建筑作品展“矩阵”华工展览现场
本文转载自“腾讯·大粤网”
监制 | 张丽平
主笔 | 文敏柔
摄影 | 叶泽霓
设计 | 李晓蕾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往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