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设计联盟携手腾讯房产网,开展会员单位代表设计师的系列专访——“筑梦人”,以对话的形式展现设计师自身的经历和故事,揭开设计师背后对设计的本真看法。本期嘉宾为羊盟教育培训事务部主任、广州市竖梁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宋刚。
翻看起广州创意产业园区的改造史,竖梁社的名字自然不能少。在当年乏人问津的城市更新市场中一路闯荡,却意外地打出了自己的名头,并成为了领域内的佼佼者。不过,即便在城市更新领域沉淀许久,竖梁社在业界仍然算是新鲜血液。作为创始人之一的宋刚希望,这份年轻干劲能够成长为新锐势力,拿出让人更耳目一新的设计。当年,宋刚怀着实业兴邦的家国情怀开始了这份事业,建筑师理想化的特性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哪怕遭到现实无情地打击,他这份乐观的精神始终没变。如今过了爱折腾的年纪,宋刚只想脚踏实地好好工作,做好建筑,做好教育足矣。腾讯: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创业的想法?当初是想办一间怎样的公司?
宋刚: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的教育,从小充满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理想;研究生时,我看了一本张謇的传记,当时便想以他为目标和榜样,做一家实干兴邦的企业。但真正做企业后发现,其实和自己理想中的企业没多大关系,往好的方面看,这个因的确种出了另一个还不错的果。腾讯:竖梁社在行业内被看作一家新锐的公司,你个人觉得“新”在哪里?这是不是竖梁社吸引客户的特色?
宋刚:首先,我希望竖梁社能够永远保持新锐的态度,或者是崭新的设计手法,作为获取市场的一种途径。不过,现在的真实情况是市场更青睐年轻团队,会认为“新人”想法更多。然而,团队的成长会让年龄上的“新”变为相对的概念。因此竖梁社接下来会把“新”作为一个出发点,发展出更多新锐的角度、想法、观念等等。
腾讯:在城市更新方面,竖梁社走得比同行都要前,当初开始做城市更新项目的原因是什么?
宋刚:一方面是创业初期年纪轻,团队不够成熟,无法拿到大项目,只能去做当时没人愿意尝试的市场。
另一方面,当城市化走过快速时期,会进入相对平衡的状态,这一时期后更新或维护项目会越来越多。竖梁社从2009年起的这十几年间,做了包括微改造、三旧改造在内的众多项目,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这一点上确实是比同行要领先。
腾讯:目前在广州比较有名的创意园中,大多都是来自竖梁社的作品,在设计创意园时,你希望它对城市是一个怎样的存在?能为城市带来什么赋值?
宋刚:竖梁社的几个创意园项目都获得了“WA世界建筑城市贡献奖”,这可以从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工作是为城市提供有价值的空间。并且这种改造还会活化或美化城市区域,相应地就为城市经济带来活力,这也是现在城市更新项目不可忽视的意义。
腾讯:这10年来,中国各种艺术园区、创意园遍地开花,泛滥的发展导致了很多产业同质化现象,从建筑设计出发,怎样避免这个问题?
宋刚:同质化现象的背后是经济这双无形的大手所导致的。由于大部分的园区改造项目都是来自租借,整体获取回报周期比较短。因此,前期需要用最简单快速的时间达到效果。在这个非常容易产生雷同的经济模型中,设计师要努力找到可变化的点,突破这一经济模型。
竖梁社接手的众多项目虽然改造形式都比较相近,但每次我们必然会做精神内核的变化。譬如海珠唯品同创汇这一项目,主要通过平台来创造交流的空间;B.I.G海珠湾艺术园区中,就通过篮球场地与艺术空间的引入,形成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网红点。
腾讯:“白房子”民宿这一项目可以算是成为农村新旧共存的一个模板,在社交网络上也成了“网红”,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哪里?最终结果是否达到你的预期?
宋刚:白房子项目的突破点来源于几栋房屋错落的层次,设计中天台的连接源于人们自然的行走冲动,最后呈现的效果也让用户发出了感叹,这部分是符合我们预期的。而超出我们预期的部分,就是其产生的轰动性效应。白房子和恩宁路微改造一样,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无心插柳的结果。通过这两个项目,可以发现媒体在这个时代是一种强烈的助推力量,会对项目本身起到放大的效果。
腾讯:佛山艺术村作为你进行数字化实践的作品,对于大众来说并不是很好理解,你会怎么用简单的语言说明?
宋刚:佛山艺术村于我有点像大话西游于周星驰,是一个非常观念性的设计。当时,团队受到建筑数字化思潮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建筑是可被数字软件生成的。当理念遇上了合适的项目,佛山艺术村就被顺势建造起来了。在刚刚完成时,大众可能难以明白。但近几年它又被重新翻出来,这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潮的观念和设计逐渐能够被人接受和理解,令大家有一种历久弥新的感受。
腾讯:作为建筑师,你还创办过家具品牌,做过很多跨界活动,你觉得自己像一个“自由职业者”,还是建筑师这个职业没有边框?
宋刚:首先,建筑师容易对其他事物产生兴趣,主要是这一职业没有太多边界,并且建筑学的知识也没有约束,造就了建筑师爱折腾的特质。不过,尝试多,失败也多。像是家具品牌在之前失败了,我认为建筑师就是为他人创造理想空间的职业,所以个人更容易抱有理想化的思维,想法会很多。目前,我们在做与建筑教育相关的事情,也算是跨界的一种。腾讯:对于建筑设计公司来说,行业趋势是逐渐精细化、专门化,竖梁社未来集中的方向是否是城市更新?还有其他考虑的领域吗?
宋刚:短期内城市更新还是会作为我们的主导方向。从企业的角度,公司规模已经不小,未来我们也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目标是专门化的大方向不变,业务不会铺得过广。腾讯:热衷于做旧改的建筑师总是对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你对城市有什么特殊的情愫?
宋刚:我从上世纪90年代就来到了广州,在这里度过了20多年的时光,我喜欢广州的很多文化和元素,但我只能说我是个新广州人。对比于广州这座城市,长沙于我而言更有感情,我骨子里是个湖南人,现在仍然会对湖南的景色心驰神往。腾讯:你认为你带领的团队是一个快乐的集体吗?
宋刚:一开始我自认为我的团队太严肃了,因为我本人还是比较“逗逼”的。后来发现“我被骗了”,原来大家把老板排除在外搞个小群体在一起玩,其实他们还是很快乐的。腾讯:在美国的留学经历给你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如果有机会的话,还会再去进修吗?
宋刚:我现在回想起来,有关学习的东西并没有太大的印象,反而是一些生活、旅途上所获得的阅历,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迹。我觉得留学经历留下的,往往不是思想、学术上的知识,反而是时间积累下来的人生经历和沉淀,抑或是各种主流文化所带来的心灵震撼。进修可能不会考虑了,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能重新去看一看留学期间去过的地方。腾讯:你既是老师又是在一线工作的建筑师,这两个身份你更喜欢哪个?
宋刚:一开始工作时,我是很想教书的,非常渴望把工作学习的经验告诉别人。可是后来我渐渐发现,老师始终避免不了重复所讲的知识,但建筑师就不需要,相对来说工作的整个过程都是处于兴奋状态,之后再将实践所得传授给学生,则善莫大焉。腾讯:建筑设计是你的兴趣吗?除了本行业的动态,平时还会特别关注什么类型的信息?
宋刚:不是,我以前想做数学家。因为我觉得数学有思维的乐趣,而建筑设计中没有太多的逻辑思维。所以平时除了建筑以外,我会经常关注菲尔兹奖的获得者,还有年轻数学家的动态等等。腾讯:是否会把喜欢的元素融入自己家中的设计?
宋刚:不太会。一般来说,建筑师自己家的装修风格都是极简的,因为工作时看了太多眼花缭乱的东西。像我装修自己的小别墅,就和太太没办法达成统一。因为她喜欢温暖、精致的木质风格,而我更倾向于表现原材的简单风格。腾讯:近期的个人规划是什么?有没有一个小目标?
宋刚:目前想调整竖梁社的基层架构,使之成为一个综合型的、应用型的、专业化的设计公司。个人方面的话,现在我也没什么多余的精力做别的,就想在广州踏踏实实地工作。——
快问快答
——
竖梁社代表项目
海珠唯品同创汇
B.I.G海珠湾艺术园区
B.I.G海珠湾艺术园区
B.I.G海珠湾艺术园区
新基白房子民宿群
新基白房子民宿群
新基白房子民宿群
广州恩宁路永庆坊微改造
广州恩宁路永庆坊微改造
佛山艺术村
佛山艺术村
佛山艺术村
本文转载自“腾讯·大粤网”
监制 | 张丽平
主笔 | 文敏柔
摄影 | 钟锐钧
设计 | 刘鹏
录音整理 | 张泓静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往期资讯
筑梦人第3期 | 杨家声:生活与设计该是好玩的
筑梦人第2期 | 扉建筑叶敏专访:艺术如人 亦有表里
筑梦人第1期 | 羊盟会长盛宇宏专访:建筑设计是遗憾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