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与老城,老城与历史建筑,如何通过活化与更新从而融入现代生活潮流?
7月底,羊盟携手广图,邀请羊盟会长单位汉森伯盛国际设计集团在广州图书馆北8楼创客空间,一场主题为“滚烫信仰的序章——从历史建筑到乡村的焕新”的分享会将答案娓娓道来。
广州图书馆北8楼创客空间
民国建革命老区人民的新家园
山栗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汉森国际设计集团的国际建筑研发中心设计总监冯奇,以山栗村的规划设计为例,现场描绘一个被激活的乡村的全新面貌。
冯奇总监
山栗村位于揭阳市惠来县鳌江镇,属于纯农、革命老区;同时作为一个典型潮汕文化居留地,具备深厚的宗族文化传承,潮汕祠堂规模宏大、装饰精美。
汉森伯盛设计团队围绕传承岭南古朴建筑形象和历史文化记忆,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工程方案设计、施工配合等一系列工程改造服务,把山栗村建成新农村示范村:
利用围绕水塘呈放射状分布的冷巷,将其接通的各建筑屋内较热的空气带出,使冷空气进入补充,保留岭南建筑精髓的同时形成自然通风;
开发湿地公园,打造服务当地居民的滨水康体活动设施,最大程度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又为当地整体生态、文化环境提档;
协同当地传统建筑手工艺匠人与专业设计团队合作,引入与乡土文化相关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让传统手艺重新焕发活力。
红色历史建筑的新歌谣
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
汉森伯盛国际设计集团国际建筑研发中心主管建筑师孙晓龙,以恤孤院路7号为主角,讲述一个红色火种生生不息的传承与守望的故事。
建筑师孙晓龙
恤孤院路7号,建于上世纪60年代,位于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位置,毗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简称“中共三大会址”)。
原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场旁边的老旧区直管公房,砖混结构,后闲置成危房,内部装修陈旧,空间品质低下;建筑南立面原设计为普通民居窗户,空调机外挂;外墙砖为赭石色,砖面质感光滑,颜色过于浓郁鲜艳,与周边文保建筑红砖外墙色差较大。
作为建党百年相关活动的重要文化地标,汉森伯盛对项目进行焕新工程,和其他老建筑一样修旧如旧,通过注入新元素,同步提升硬件设施与功能内涵,从原来的危旧物业,焕新升级为集文旅、艺术、展览、文化教育、公共服务及红色地标于一体的多功能中心,与周边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红色文化展示片区,共同打造红色印记体验段,展示红色革命记忆。
岁月里闪耀的红色信仰,在今天谱写的新歌谣里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民国建筑的前世今生
广州市消防局旧址
室内设计中心设计总监汪炜敏,以时光为媒,历数这座“文物里的消防站”的烈火传奇故事。
汪炜敏总监
广州消防局旧址,建成于1927年,由时任广州消防总署署长陈墨香亲自参照当时英国消防楼设计筹建,是广州消防由旧变新、由土到洋的分界;融合西方古典柱式构造建筑特色,当时施工使用英国进口的钢筋、混凝土及石灰等材料;设有阁楼式的瞭望塔,曾是广州市最高建筑物。
解放后,建筑物经历多次改建,从前的石膏栏杆、内部天井空间的青砖、塔楼灰砖早已踪迹难寻。
作为了解广州近代西方建筑文化输入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以及广州人民反侵略斗争历史见证的保留,汉森伯盛受广州市越秀区消防救援大队委托,秉持修旧如旧原则,对广州消防局旧址外立面及内部进行修缮设计工作。
通过收集历史资料、现场勘查测量等前期调研,修缮过程中尽可能恢复其历史原貌,将一代又一代消防人赴汤蹈火,用生命守护羊城平安的故事,用空间继续传颂。
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历史建筑及周边环境,把它们的文化内涵传递给后人,是历史赋予新时代设计师们需要去思考并践之以行动的课题。
通过此次与广州图书馆“友创意”品牌联合主办的主题讲座,分享历史建筑物改造项目背后的故事,羊盟设计师代表们一起探索如何用建筑承载红色文化、地域文化、在地历史等因素,共同解开如何用设计传承历史,更新城市的空间设计师的时代命题。
本文转自“汉森伯盛 ”公众号,已获授权。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