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羊城设计联盟成立10周年系列活动,本次研究由羊盟发起,邀请粤港澳大湾区代表性的设计院校和学者参与,并链接部分湾区外的设计院校。主要以访谈、对话、沙龙和研讨会等形式展开,成果将由羊盟公众号发布,并收录于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羊盟十周年年鉴。羊盟秘书长谢凌峰博士带领秘书处与嘉宾进行深度访谈交流,以下为嘉宾精彩观点。
第2期访谈嘉宾:
王伯勋
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副院长
如果环境本身可以被理解和认知,那么标识引导或许可适度或简略。
眼动追踪环境感知分析。
要素不受尺度的限制,可作为空间延续的手段。
易琨
LACER⼴州揽世标识有限公司 创始人
解决信息识别和引导,传递场域精神和品牌形象。
标识提供的高效和人文关怀会愈发重要。
品牌思维前置化。
标识必须清晰引导。
简介: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云林科技大学设计学博士,自2005年起一直从事高等教育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设计文化研究、城乡规划。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设计学相关文章五十余篇,专著两部,主持多项科研基金课题。
导向和指引。通过路径及节点结合周边环境要素作为导向设计讯息,因澳门历史城区空间较为狭小,不一定需要导视设计,可以通过历史城区景观设计来营造葡国氛围,借此也可以起到寻路抵达目标的功能。
如果环境本身可以被理解和认知,那么标识引导或许可适度或简略,并且在景观上做更多细致的设计。再者,很多景点存在过度标识,却起不到相应作用,值得深思!
我们在负责进行的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课题项目——“眼动追踪环境感知分析以元宇宙构建未来城市体验满意度评价”,以澳门历史城区优化为例,希望通过使用者对环境感受的讯息采集,重新对环境进行更新设计。但澳门自身对于历史城区的规划不可能拆除重建,折中方式则是采取冻结式保护。于是我们科研团队希望通过元宇宙虚拟实景的方式,将设计成果提供出来让民众参与,不断收集资料和评估,或许通过元宇宙的方式对环境进行更新设计,也是现阶段对于澳门历史城区的另一种尝试。
@澳门历史城区更新设计
另外,我对日本柏叶城市导视系统设计印象深刻。日本城市的导视比较克制,会在重要节点设置传统导视摆设。在新科技的影响,智慧系统寻路可以替代传统引导方式。10000平米、100平米空间导视、标识杆1平米三个尺度界面被压缩成一个界面,服务于物理导视。日本柏叶智慧城市项目为柏叶校园站周边的四条街区,占地约12.7万平米,柏叶智慧城市由“公、民、学”三方协作,导视系统需要将这三者相统一,主导视板采用白色底板侧边渐变,体现出柏叶新城打造绿色智慧城市的宗旨。
通过调研,观察使用者轨迹了解人与物理环境互动行为。在指定尺度中,认识空间与人的关系理想的办法为行为观察,但会比较费时间,开放式空间比较难,封闭空间可控一些。再一个就是设计之后的回访很重要,了解一个设计使用了1、2、3年后出现的问题,这对于后续新的设计或教学能够提供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我们也尝试用移动式的眼动仪,到空间中采集兴趣点,用科学量化的方式去评估人与空间的互动。另外一个就是借助元宇宙,在虚拟世界中,通过眼动仪等仪器提前去了解和收集使用者与空间互动的数据,这样也有助于未来的设计。
1万平方米至100万平方米。主因为学术研究经常涉及这个范围,如以澳门历史城区为例,这尺度空间既是生活空间也是旅游参访空间,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空间之一。
空间结构型态,例如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通过共同的空间结构型态可突破尺度限制,对城市和空间的理解,要素不受空间尺度的限制,可以作为延续的手段。这些要素不是指导做空间设计的办法,是在归纳调研分析后的结果。例如线上游戏设计,也常把这些方面作为重点,把游戏的空间设计过程,虚拟人物在空间的轨迹,也可以作为设计经验。
(1)您在设计学院的产研结合方面有什么计划吗?未来与羊盟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交流合作?
澳门的环境尺度比较小,我们团队对乡村振兴的尺度很有兴趣。国家完成脱贫攻坚后,仍有很多事情要做,若通过物理空间环境做成一个品牌,那将可以跨越更多的学科领域。在课题合作方面上,希望第三方企业加入,除了内地的科研经验能够参与进来之外,希望未来有机会科研成果落地。
04. 问题漂流瓶
我想问的人:GVL 怡境国际设计集团的刘刚
我想提的问:视传关注导视的辨识度,走到这个距离时,我可以辨识到这个图示;而环艺关注的点不同,更多关注导视放置的地点,这个地点是否便于让使用者发现并使用。导视设计是否有另一种形式,通过空间营造手法,也可以进行方式指引的表达? 不同设计专业对不同尺度空间以及不同主题空间的设计思维不同,请问环艺景观专业对此怎么看?
简介:LACER⼴州揽世标识有限公司创始人,羊城设计联盟理事,十八年深耕标识行业,擅长从策略、品牌、IP、精准落地的角度提升项目商业价值,经验涵盖全业态,服务越秀、华发等客户超过十年。
标识规划设计及落地。一平米到一百平米。
解决信息识别和引导,传递场域精神和品牌形象。我们秉持甲方思维和用户视角,通过对空间公共功能的理解,提炼场域精髓,形成科学有效的信息和视觉策略,依赖对工艺材料及施工安装经验,用心还原设计效果。
经验就是要有品牌和商业思维,理解客户商业目标,引导客户理解标识,少植入设计师个人风格,沟通往往大于设计本身。
如祺出行“祺妙站台”
帮助客户在多个城市商圈和地标建立品牌形象,贴近用户。通过对logo核心图形的提炼,传达出非常清晰的品牌印象。从策略、研发、设计、执行落地、仓储、运营沟通全方位解决问题。
欣慰的是,出现在广州各大商圈的“祺妙站台”,用十分醒目的符号,吸睛的同时还起到了广告效应。
标识在中国发展并不久,大部分大学也没有这个专业,这样的背景下,挑战的其实是引导不了解标识的客户,通过通俗易懂的直观案例,帮助他们建立标识的理解。竞品的展示,可以方便客户做选择。
揽世的优势在于综合知识的丰富和品牌构建经验,并长期帮助大型国企解决标识及品牌工作的全生命周期的工作。超出标识之外的增值服务,让客户获得超值的服务体验。
现代都市空间场所密集,标识的尺度其实包含了巨大和微小的信息跨度,人对空间的理解变得困难,容易迷路,标识首先要解决城市的易读性。任何空间都不只是单一用户的,考虑各种用户身份,就变得十分重要,标识应通过高效和关怀来服务人们。
对景观和建筑最有兴趣。因为息息相关。希望通过标识和环境图形,输出统一的场域精神。
共性就是品牌的灵魂,建筑景观和标识,要传递一个什么精神给受众。共性就是都是为了人与自然环境做服务和情绪沟通。
突破就是品牌思维前置化,标识要让甲方拉通周边专业的设计主旨,并进行提炼。
这有待于甲方和群众提高形象思维和精神追求。我们认为坚持致力于提高国企甲方的思维,软性文化提升的那一天终会到来。
相互启发应该说是传递的精神要一致,大部分项目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灵魂,建筑做建筑的,景观做景观,看起来和谐,但是没有一个代表品牌精神或主题的“图像”。这种含糊的表达,并不能提高大家对空间的易读性,无法形成清晰的精神感悟和印象。
我的理解是各有功能上的差异,例如建筑要住得舒服和安全,景观需要链接自然,室内更加贴近生活,标识必须清晰引导。
(5)关于各尺度设计之间的比较研究,有何建议?
“设计”来源于中国古代设计谋达到某个目的,当下亦然,追溯和研究各个计谋的最终功能,或许可以更好的发挥设计的社会价值,引导设计变得更加有用。
03. 延展探讨
(1)未来已来,您如何看待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可围绕几个关键词阐述。
老龄化和人性化,老龄化对老百姓应该是利好的,慢下来,设计关注便利,关注人本,设计带来的便利性,会让城市充满软实力,也会孕育匠心的好产品,甚至涌现注入生命般的好设计。
(2)“跨界共生、生态共建”是当前众多行业在积极探寻的方向,您对泛设计的行业生态圈打造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不要跨十万八千里外的界,跨界是发心纯正的服务社会思维下迸发的新解决方案。
(3)关于企业发展“第二曲线”,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挑战?您是如何克服解决的呢?
本人是个喜欢头脑风暴,但做事谨慎的人。我们从标识延伸到品牌、IP,是放大和升华的实践,还谈不上第二曲线。当前正努力做好企业和个人的破圈,厚积薄发。
04. 问题漂流瓶
广州亚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羊城设计联盟理事,从事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工作20余年,擅长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城市景观规划、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城市更新与三旧改造、城市新区开发与项目前期策划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