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羊城设计联盟成立10周年系列活动,本次研究由羊盟发起,邀请粤港澳大湾区代表性的设计院校和学者参与,并链接部分湾区外的设计院校。主要以访谈、对话、沙龙和研讨会等形式展开,成果将由羊盟公众号发布,并收录于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羊城设计联盟十年记。羊盟秘书长谢凌峰博士带领秘书处与嘉宾进行深度访谈交流,以下为嘉宾精彩观点。
第9期访谈嘉宾:
李造
广州东哲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创始人
顶层设计决定一个品牌能走多远
商业逻辑决定未来运营的盈利能力
而空间设计决定未来的生活方式
让每一个空间尺寸都发挥价值意义和价值平衡
室内的尺度是以环境为主室内为辅的关系
高娅娟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专业副主任
用创意设计让观者产生愉悦感
让设计具有个性化、独创力与共情力
各尺度设计之间具有“适配”原则的共性
巧妙运用人能感知的相对大小变化的尺度感来点亮空间设计
在运营视角与共创设计中赋能乡村并美化乡村
嘉宾1:李造
简介:李造,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东哲设计创始人,物外品牌设计创始人,城迹酒店品牌主理人,羊城设计联盟会员。一直专注于酒店品牌空间产品的研究、设计,同时也参与酒店项目的投资与运营,并成功为国内诸多本土头部品牌输出产品标准,一直致力于推动本土酒店品牌的崛起与发展。设计作品多次获得美国IDA、美国MUSE、意大利THE PLAN AWARD、意大利A'DESIGN、AMP美国建筑大师奖等国际奖项。
访谈摘录:
我主要从事酒店设计,主要尺度在15㎡——30000㎡范围。
以“尺度”为例,“尺”是可以量化的,它可以是空间的物理数据指标关系也可以是经济价值数据的量化,而“度”是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我们要时刻站在全局的角度做出平衡的关系。
在我们过往的项目设计中,提出的空间设计理念是让每一个空间尺寸都发挥价值意义和价值平衡,每一个小尺度与大尺度都具备价值的体验点,通过找到人与场所的共情需求,建立可重叠的尺度链接,并赋予精神含义,从而在空间体验中获得更多附加值。
(3)在这个尺度中,最让您自己满意的设计作品是什么?作品达到了怎样的目标?
我比喜欢小中见大的作品,在有限的空间去寻找价值的最大化,比如我们最近做的德胧集团旗下的MORA SPACE酒店项目,以小尺度的空间设计创造更多的复合体验。
最大的挑战是在有限的空间尺度里承载更多的功能与使命,并满足限价的设计,成为行业具有竞争力的酒店品牌。它是一个以小户型来定义的Z世代酒店品牌,并立足于城市的核心区,为Z世代群体提供城央的酒店栖息地,同时也为市中心存量物业提供新的商业解决方案。
我们提出“一空多用的概念,尺度空间价值最大化理念”,并从商业投资、品牌影响力、美学生活方式体验、供应链整合、规模化复制等多维度进行设计。在主力客房户型设计上将小尺寸的客房户型(15㎡)功能体验最大化的进行了设计,创造复合型空间体验,也就是将生活中不同的尺度进行重叠,产生灵活多变的客房空间。在视觉体验上,利用超大落地窗的设计,扩大空间的视觉延伸,建立人与城市的互动关系,而在公共体验区将早餐与新式茶饮的结合,并在不同的运营时间发挥其商业价值。
概括的说“空”是创造人的精神链接关系,而“间”是链接生活的日常部分。不同的精神诉求,构建了我们不同的人与空间关系。不同的国家、信仰、气候、人文,认知,群体等都是影响人与空间关系,所以在空间设计中,我们如何在不同的维度,做出不同的价值观定位尤为重要。
对大型的空间最有兴趣,它所承载的人与空间的价值关系会更广。
比如一个好的空间项目,最重要的排序是环境关系,项目区位,其次才是室内关系的链接,他们必须是相互补充与促进的作用。比如当我们做的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景观度假酒店项目,当景观成为顾客体验唯一目的的时候,室内的尺度是以景观为主室内为辅的关系,创造“景”的体验成为处理室内外关系的重要节点。
以人为本,设计源于生活,一切的突破都是建立在当下的生活环境关系及前瞻性的价值导向为前提,不同尺度承载更多的人文性、社会性等。
城市最大的魅力就是我们不断突破不同的单元关系,重组、跨界、再重组,从而形成了差异化的社会环境,而每个单元的组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比如在酒店设计中,我们提出酒店是“城市中的小城市”,对于在老城区投资的城迹酒店,我们提出了“城市的空中书院概念,通过了解一个酒店了解城市”,也是在表达在不同空间环境给与的不同的人文体验诉求。
“跨界”适用于任何行业的创新与颠覆。时刻关注社会发展规律,我们应该更需要贴合时代,把握和利用各尺度空间给人带来的物理空间需求和精神需求,构建更友好的人居环境。
(1)贵司有丰富的酒店品牌设计、投资运营等方面的经验,当前文旅酒店也备受关注,请谈谈您在文旅酒店品牌设计和运营方面的思考?
“顶层设计定位决定一个品牌能走多远,商业逻辑决定未来运营的盈利能力,而空间设计决定未来的生活方式,同时产生更大的附加值”。 未来文旅酒店必将从蓝海时代走向红海时代,复购及保持持续的核心竞争力是考验文旅酒店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这里简短的梳理下关于品牌在不同维度的基础逻辑。比如最重要的第1是(选择赛道)明确项目的定位:总体定位、项目定位、市场定位、客群定位、产品定位、产业定位、运营模式定位等;第2是(核心主题)传播主线:主题线、故事线、产品线;第3是(识别度)项目视觉;第4是(业态组合)文旅经济:IP经济、夜经济、体验经济、流量经济;第5是(可持续创收)文旅化收益:社会收益、生态收益、产品收益、服务收益、运营收益、资产收益等。
(2)数字化创新运营也是近年来行业的热点,可否分享一下您对数字化的理解和应用?
数字化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媒介,它可以重新定义现实世界,打破现实边界,同时让万物互联。可持续的沉浸式内容创造是驱动数字化消费体验的核心动力与流量密码,而数字化管理是推动行业降本增效的创新工具,同时也可成为未来数据抓取的平台价值。
04. 问题漂流瓶
我想问的人:MAX迈思建筑设计总设计师江宁
我想提的问:随着时代的变化,建筑业态始终在影响着室内,你对未来室内功能设计及业态有什么理念建议?
嘉宾2:高娅娟
简介:高娅娟,博士,硕士生导师,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副主任,艺术理论中心副主任,广东省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协会高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陈设艺术协会设计师分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员,GVL怡境国际集团高级顾问。主要从事乡村振兴的文旅文创融合,以及文化数字化与创新空间设计研究。
访谈摘录:
我的设计(研究)专业在本科与硕士阶段为环境设计,博士阶段为文化创意产业设计研究。多年来设计与研究的尺度范围经历了从大到小,再由小及大的循环思考与变化,期以广至深的解决问题,形成以微至远的设计持续力与活力。
我们的设计始终围绕环境与人展开,多年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仍被重视,我认为设计最重要是在巧妙解决人们物质性需求问题的同时,更注重解决人们在空间中所产生的精神性体验问题,用创意设计让观者产生愉悦感,并且实现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共鸣。设计中应以文化为基础与创意为源泉,保留人与环境的故事与记忆,形成人与物不可分解的情感性,让设计具有个性化与独创力,以不同形式反复地让消费者记住、理解且认同其设计智慧。如在乡村振兴的设计中,既要考虑乡村文化、生态资源、农业物产与乡民故事等多因素,还要满足其他城乡游客的生活美学和文旅文创需求与体验。
近年来乡村振兴的设计实践中形成了一个新的共创设计模式值得宣导,位于花都区马岭村喜花里活力休闲港项目地内,来着不同专业的小伙伴一起完成了“璞创喜食”品牌,文创与食创结合,设计的视觉图形以中国文化圆融的“圆”为中心,意喻城市乡村文化、跨专业共创与不同需求视角的多元融合等。七位共创人员具有各自不同专业优势,从运营到设计多方位的加持其中,同时还有文旅兴趣营与高校学生加入,打造文创产品与喜花里告白活动等。该作品的完成是基于怡境设计企业所鼓励的内部共创与外部延伸的理念,正好与羊盟打造泛设计生态圈具有方向理念一致性的意义。
在花都区乡村振兴喜花里活力港的“璞创喜食”餐厅设计中,最有挑战性的是从共同创意创业与运营角度出发的设计落地,兼顾经营需求、资金有限、美感协同、城乡兼容与共创共赢等多个任务,是跨界思考融合的很好体现,优势也在于此。
设计的空间始终是为人服务的,然而从运营角度的设计模式中认识空间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循环变化的关系,根据消费者需求与运营模式的变化来调整空间功能,始终以满足人而产生的空间设计。
02. 在其他和整体尺度中
在当代设计中,设计的面向不在是单一的空间尺度,不再被空间固定的尺寸而限定,消费者需求和甲方要求不断在延伸与渗透,常常把一个尺度空间当做一个整体与多个局部来思考,宏观与微观。
尺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参照物不同形成的尺度感就不同,不同尺度下所关注重问题也不同,通常以人为参照物来感知尺度大小,我们每天既穿行于大尺度的城市中,又卧于小尺度的床榻上,不同尺度的切换会产生不同感知,并启发我们的设计,如在园林造景中穿行会有大小空间景物的“豁然开朗”感,尺度感在设计中通过“制造参照物”来形成,正确把控尺度与人的关系,在大尺度中不忘更迭微空间,在小尺度中不断制造大效能,创意的设计才永远无限制。
各尺度设计之间的共性可以用“适配”这个词来形容,也类似契合、匹配和耦合等词意,在不同尺度下设计都期盼达到“天人合一”的共性,延续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达到更好的适配原则。
各尺度设计之间所要侧重关注与解决的问题有所差异,在生理层次与心理层次同时进行适配性设计时,所使用的设计手法也不同。例如,大尺度规划设计需要更多全局观与整体思路,小尺度居住空间设计则更注重个性细节与创意巧思。
(5)关于各尺度设计之间的比较研究,有何建议?
在各尺度设计的比较研究中,建议将空间尺度与空间品质相联系起来,探求各尺度空间最舒适得当的空间面积,人与物的比例关系,以及空间偏好与意象等。例如,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凯文·林奇 (Kevin Lynch)开创性的提出城市环境的感知形式,并考察了市民对不同尺度环境物体:路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五大要素的感知,定义了物质环境在人脑中的意象,且在《场地规划》一书中指出 25m 左右的空间尺度是城市空间中最舒适得当的尺度。
03. 延展探讨
(1)您主要从事环境空间的文化与数字化创新设计研究,当前羊盟在积极打造泛设计行业的生态圈,想请您分享一下数字化创新如何赋能生态圈打造?
数字科技浪潮中设计行业被渗透到每个角落,数字化创新的核心是使用现代数字技术来优化原有的复杂或繁琐流程、改善客户体验和提供新的业务模式,解决业务发展问题。对于羊盟多年来经营中,会员企业与人数逐年扩增,已不仅仅局限于设计本业,泛设计生态圈的打造经营并非难事,建立泛设计生态圈的数字信息平台,通过数字化创新管理与服务可增加企业客户与个人的黏性,同时去影响改变设计企业的思维与运作方式,在各类会议论坛交流中,可利用数字化形式进行跨地域、跨时间与跨语言的多圈层交融,数字服务中的AI智能小助手等工具可持续服务与及时收集需求,强化彼此间的联动性、共赢性和整体发展的持续性,形成好的生态链才有利于泛生态圈的繁荣。
(2)您在教学与设计实践中注重跨领域融合,可否对设计企业在跨领域的人才培养上给予一些建议?
自2020年8月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决定设置“交叉学科”为一级学科门类,设计则列于其中,由此可见设计工作将需要与不同学科之间进行交叉融合。跨领域学习与人才能应对更多元化的问题,跨界人才也是设计企业发展的重要核心人才。企业在跨界人才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交叉创新实践、多学科的内外部培训、跨领域工作、多元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建设。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如何进行有效协作来完成综合性任务,不同专业人群具有不同特质,建立跨领域合作机制与培育模式非常重要,是达成共识、技术融合与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企业可与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企业也可通过羊盟的泛设计生态圈的平台整合力,帮助企业人才扩宽学科领域知识,强化跨领域合作意识,挖掘潜力员工,形成榜样力量,为设计企业培育更多跨领域精英人才。
04. 问题漂流瓶
我想问的人:GVL怡境国际集团的刘刚
我想提的问:如何以运营视角与产品研发思维打造景观品牌体系并赋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