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2-13日举行的第九届羊城设计观察论坛上,为与“激变·机辩”主题形成呼应,两场别开生面的机辩对话环节让大家眼前一亮、惊艳全场。参与对话的嘉宾们既有羊盟设计大咖和高校资深专家学者,也有羊盟新生代设计师和优秀材料企业代表。大家围绕主题,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从对话中探究行业危机,从机辩中寻求行业机遇。
第二个机辩对话环节中,由羊盟副会长肖毅志主持,邀请了六位来自羊盟的优秀青年设计师代表,他们以“青年设计师的思考,是退也是进吗?”为主题,围绕如何在设计行业的寒冬中保持创新活力、挖掘复杂市场条件下的设计新机遇、以及从现有挑战中探索设计生态的转型升级等话题,发表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机辩主持人:肖毅志
羊城设计联盟 副会长
Dipl.-Ing. Architect
东意建筑 AtelierY 创始合伙人 设计总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 讲席教授
七+5公益设计机构 总干事
肖毅志先生为羊城设计联盟副会长,Dipl.-Ing. Architect,东意建筑 AtelierY 创始合伙人设计总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 讲席教授,七+5公益设计机构总干事。
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毕业后参与广州体育馆、广州发展大厦等多个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工作。后留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从现代建筑的发源地汲取养分,获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回国后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创立东意建筑事务所,进行建筑创作和地域性设计研究。
青年设计师的思考,是退也是进吗?
张海曼
羊城设计联盟 副会长兼乡创委员会主席
广州本至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总讲到面对大局势与环境变化,作为设计师,首要任务是审视自身认知与公司发展方向,以顺应时代趋势。美学创造之外,我们更应关注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AI、环保等手段助力乡村发展。未来,将专注于乡村领域,深入解决商业与运营问题,力求做精做深。面对进退抉择,犹如狂潮中的航行,需坚守自我,精进不息。在看似祥和实则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唯有回归本心,方能稳健前行。
易琨
羊城设计联盟 理事
广州揽世标识有限公司 总经理
易总讲到中国设计行业正逐步从拷贝与施工图制作向深入细节的真正设计转型。面对市场变化,设计公司应主动预判并调整策略,必要时甚至需主动“断臂”。设计的本质不仅是能力,更是心力,用心交付社会责任与项目,将带来更多优质机会与作品。因此,在细分市场中,创新设计与深度定制已成为赢得客户的关键。
杨连花
羊城设计联盟 豪宅委员会副主席
广州市筑辉室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杨总讲到豪宅的核心在于提供健康、舒适、便捷、智能的居住环境,关键在于解决看不见的问题,如水、空气、光、景观和软装等。水需纯净健康,空气需保证湿度和质量,光需舒适无频闪,景观需创造室内外融合,软装需体现差异化风格。而设计的真正能力在于落地,需注重细节、材料、点位和沟通,解决技术问题和情绪问题。作为豪宅设计师,应以真诚和专业精神对待每位业主,确保项目完美落地,满足业主的期望和需求。
范天翔
羊城设计联盟 常务会长单位领导
广州市纬纶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范总讲到在项目管理上,与幕墙施工和钢结构单位的紧密合作至关重要。通过标准化长度和角度的实践,我们成功降低了工程成本,提升了效率。面对当前行业的严峻挑战,我们坚持深挖自身护城河,注重技术创新,追求极致的专业水平。通过精准的技术分析和高效的合作模式,我们不断提升项目质量和成本控制能力,确保在寒冷的行业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可靠的设计方案。
戴家明
羊城设计联盟 会员
广州日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创始人
戴总讲到在当前激变的环境下,我们深刻体会到在复杂环境中需更加专注于总体营造设计。以新会小鸟天堂陈皮展览馆项目为例,该项目在疫情期间面临资金削减、政府规范限制及业主思维变化等多重挑战,最终部分设计因市场变化而调整。我们反思发现,甲方在市场低迷时期也表现出明显焦虑,因此,我们不断转变思维,灵活调整策略,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这一过程突显了在不确定环境中,灵活应变与持续创新的重要性。
欧阳雪冰
羊城设计联盟 会员
广州域道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总经理
欧阳总讲到面对房地产行业的变革,设计公司需关注设计方向、产业纵深和效率提升工具的进化。设计师需探索中国当代造园理念与逻辑的当代表达,特别是处理山与水的关系,石头造山成为重要方向。同时,传统设计手段与工具已不符合当下客户需求,AI设计工具的研发与应用成为趋势。我们团队正研发AI工具以提高设计图纸准确性,并计划未来开放给同行使用,以提升设计效率。
机辩主持人:肖毅志
羊城设计联盟 副会长
Dipl.-Ing. Architect
东意建筑 AtelierY 创始合伙人 设计总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 讲席教授
七+5公益设计机构 总干事
机辩主持人肖总做总结,他讲到设计作为社会性工作,其需求持续存在,面对市场和技术进步,实践与创新精神是建筑师不可或缺的。技术进步不可阻挡,且革新频率加快,年轻人对技术的敏感性和知识获取能力远超前辈。因此,各行业应重视年轻人在设计和产业链条上的作用,适当让他们承担更多责任,而非仅凭经验做出权威性决策。通过共同努力、互相支持,各领域可共同应对挑战,推动设计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合影留念
延展阅读
△羊盟论坛丨机辩对话1——新环境下的应变之道:危机&机遇?
△羊盟论坛丨设计圆桌对话:中外设计师共谈设计未来
△羊盟论坛丨陈宏良:梦想伟大-激变条件下的机变之路
△羊盟论坛丨Yossapon Boonsom:场地的变革力量
△羊盟论坛丨陈东华:影子、棚子与南方的日常性
△羊盟论坛丨何健翔:两重生态
C羊盟论坛丨武重义:通过建筑和冥想治愈我们的地球和心灵
△羊盟论坛丨彭涛:共创新生态,起航新蓝海